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审结果的公示
2020年5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印发了《关于开展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各在渝高校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共提交研究论文474篇。经过专家认真评审,共评审出获奖论文212篇,其中一等奖46篇,二等奖72篇,三等奖94篇。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获奖名单附后)。
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即2020年11月5日—2020年11月11日。
公示期内,若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事求是地进行反映。以单位名义进行反映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进行反映的应提供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予受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对相关信息保密。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路12号,邮编:400015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023-63255852,13062395004。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0年11月5日
附件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45篇)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姓名 |
作者单位 |
1 |
摈弃与转变:从“特别权力关系”到“契约关系”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 |
翟翌 |
重庆大学 |
2 |
“学生慕课”:以SPOC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
杨攀 |
西南大学 |
3 |
精准教学理念下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可视化研究 |
刘桂侠 |
西南大学 |
4 |
从课程负责人视角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八化”——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验心理学》实践为例 |
徐展 |
西南大学 |
5 |
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及其建设路径 |
易鹏、石定芳 |
西南大学 |
6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腰部教师内卷化与绩效考核设计 |
浦科学 |
重庆医科大学 |
7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P”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陈娟 |
重庆师范大学 |
8 |
增值评价在高校体育效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 |
张雪霞 |
重庆师范大学 |
9 |
成渝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协调推进机制研究 |
何金财 |
重庆交通大学 |
10 |
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混合分层教学实践--以操作系统原理为例 |
贺玲玲 |
重庆工商大学 |
11 |
ESP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模型建构探索 |
李伯利 |
重庆工商大学 |
12 |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建构 |
彭江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13 |
新冠肺炎疫情下“00后”新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
叶彬强、徐勇、董明、董子铭 |
重庆理工大学 |
14 |
大数据时代经济类本科生数据素养现状及培养路径探索 |
张婷、李攀艺 |
重庆理工大学 |
15 |
“蓝墨云班课+BOPPPS有效教学模式”助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
张元圆、曾豪 |
重庆文理学院 |
16 |
基于“翻转·解构·互动”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和满意度分析——以《管理学》课程为例 |
范晓、黄正军、饶静 |
重庆文理学院 |
17 |
基于OBE-OBI融合模式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及探索 |
肖文谦 |
重庆科技学院 |
18 |
本科生学力发展模型研究 |
耿富云 |
重庆科技学院 |
19 |
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结构模型与量表建构 |
程翠萍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20 |
融合“四化”理念培养“五会”应用型人才——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为例 |
邹晓川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21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等级评价研究 |
刘庆军、马永坤 |
重庆警察学院 |
22 |
翻转课堂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TPACK研究 |
张艳 |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
23 |
“浸润式”城市管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
姜文 |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
24 |
面向深度学习的“微课导学”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
辜帆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
25 |
谁给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激情降了温?--基于西部S应用型高校的实证研究 |
彭蛟、晋书元、张俊杰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26 |
俄罗斯博士教育:转型、挑战、问题及启示 |
李小峰 |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7 |
地方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分段-贯通式”教育实习体系构建与实践 |
李欢欢 |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8 |
移植与创新: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借鉴与本土化路径 |
朱丽佳、白虹雨、 郑晓虹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29 |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背景下生态位制约与优化 |
罗觅嘉、王荣辉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30 |
“双高”背景下产教融合共建专业的CIPP评价策略研究 |
秦凤梅 莫堃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31 |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
杨瑞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32 |
产教融合与精准扶贫的互嵌治理:三峡库区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
奉莉、杨和平、胡军、林克松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
33 |
绿色教育:涉农高职乡村赋能路向 |
赵福奎、周永平、卢文凤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
34 |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现状调查与发展路径研究 |
谢青松、吴坤铺、刘菲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35 |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 |
郑绍红、黄贵英、吴南中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36 |
“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发展前瞻 |
杨璐、邓华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
37 |
三级联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创新路径研究 |
车延年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38 |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水平测评“钻石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
马金海、周俊、谢珍君、张莹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
39 |
“五位一体”的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探究——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为例 |
刘豪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
40 |
“1+X”证书制度在高职教育实施中的困境与对策--会计专业为例 |
周奇凤、向洪爱、肖云然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41 |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困境与途径 |
孙海洋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42 |
基于模块分类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探究 |
任肖 |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
43 |
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STM32嵌入式技术课程教学为例 |
贾俊霞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
44 |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
傅红梅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
45 |
为战育人视角下军校本科层次案例教学改良刍议 |
吴应明、姜楠、李平俊、乔金兰 |
陆军勤务学院 |
46 |
模拟化教学的理性认识——以军队任职教育中的应用为例 |
曹琦、向群、王文政、石晶 |
陆军勤务学院 |
二等奖(72篇)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姓名 |
作者单位 |
1 |
高校思政课学习投入、获得感、满意度研究 |
蒋荣 |
重庆大学 |
2 |
CUPT模式下的居家物理实验线上教学实践 |
蒲贤洁 |
重庆大学 |
3 |
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类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创新研究 |
向鹏成 |
重庆大学 |
4 |
新农科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及实现路径研究 |
张应良、孔立、徐亚东、戴孟月 |
西南大学 |
5 |
“产乡教”融合的新农科人才培育方略及其推进路径 |
金绍荣、罗超平 |
西南大学 |
6 |
成渝城市群知识产权本科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
张惠彬、侯仰瑶 |
西南政法大学 |
7 |
囯别法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模式创新 |
张晓君 |
西南政法大学 |
8 |
医学本科生早期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索及效果评价研究 |
周新雨 |
重庆医科大学 |
9 |
构建学习+实践+活动的AI科普微信公众平台 |
龙兴明、张小玲、郑霜、谭黎明、周静 |
重庆师范大学 |
10 |
中英高校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以英国知山大学和重庆某高校为例 |
张磊、乐涛、孙琦 |
重庆师范大学 |
11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绿色建筑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
董莉莉、蒋学皎 |
重庆交通大学 |
12 |
德知能一体 教学做合一: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实践 |
宋豫、顾飞 |
重庆工商大学 |
13 |
疫情之下的高校在线教学:现状、机遇与发展对策 |
林黎、李敬 |
重庆工商大学 |
14 |
重庆本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基础、价值和路径研究 |
刘建锋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15 |
良禽择木而栖?——基于60所国内高校2019年招聘标准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
孙贵平、郑博阳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16 |
四川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
苏永刚 |
四川美术学院 |
17 |
慕课之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价值·限度·策略 |
樊亚峤 |
四川美术学院 |
18 |
刍议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
商超余 |
四川美术学院 |
19 |
“一带一路”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多元化培养路径研究 |
王晓、姚璐璐 |
重庆理工大学 |
20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实践-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 |
许俊强、廖林清 、陈韵如、邓国红 |
重庆理工大学 |
21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 |
代渝渝 |
重庆理工大学 |
22 |
引导文法在高校汽修服务工程实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明显诚、许博 |
重庆理工大学 |
23 |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探析 |
张春蕾 |
重庆三峡学院 |
24 |
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重庆65所高校科研产出的数据 |
童洪志 |
重庆三峡学院 |
25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
余友清、丁世敏、解晓华、李武斌、朱金山、王宝珍、刘良 |
长江师范学院 |
26 |
应用型课程建设制度构建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
田勤思 |
重庆科技学院 |
27 |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教学、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
林强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28 |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核心内容解构与商务经济学专业特色建设路径建构 |
马正兵、刘玉丽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29 |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高校“混合+翻转式”课堂的构建与应用实践——以《中华传统教育经典选读》课程为例 |
隋勇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30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以重庆J学院为例 |
冉倩、刘志成、史良雄 |
重庆警察学院 |
31 |
“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禹华平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
32 |
基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高校教师五阶梯发展研究 |
张晓颖 |
重庆工程学院 |
33 |
区块链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
任晓珠 |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
34 |
反馈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研究 |
杨小梅 |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
35 |
《财务报表分析》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
韩冬梅 |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
36 |
基于翻转课堂和产出导向法理念的法国文学选读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
李玲玉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
37 |
基于思维导图优化俄语写作教学的策略和实例 |
徐瑶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
38 |
基于STEM+理念的创新实践型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
胡兰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39 |
多智能云平台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构建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
高瑜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40 |
基础医学“三融合-四依托-五方位”立体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邓雪松、熊书、陈万松、孙厚良、高燕飞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41 |
高职高专临床助产导师岗位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哈梅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42 |
韩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实施与启示 |
白虹雨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43 |
基于讲好“重庆故事”视角的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研究 |
姜春英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44 |
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资源向人才培养体系转化的策略研究 |
夏燕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45 |
“双高”视域下高职经管类专业群建设的内涵逻辑及实施路径 |
金渝琳、陈杰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46 |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
邓红彬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47 |
大学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国际经验与实践启示研究 |
兰海涛、李科君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48 |
学分银行促进职教精准扶智的价值、逻辑与实现路径 |
丁翠娟、赵福奎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
49 |
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成绩单”研究与实践 |
蒲海 |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50 |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刘风华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51 |
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者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实证研究 |
刘龙峰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52 |
国际慕课教学视频教师出镜方式及话语分析 |
蒋艳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53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远程开放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
胡万达、胡继明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54 |
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式微的表现、成因及其应对 |
阳作林、章君 |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
55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高职院校博士教师群落培养机制 |
李新 |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
56 |
“三全育人”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研究 |
刘晓蓉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57 |
重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
梁莉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58 |
《轨道施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
阳江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59 |
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打造《餐饮服务与管理》金课 |
梁海兰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
60 |
浅谈高职院校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缺陷与提升 |
汤玉梅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
61 |
大思政理念下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机制研究 |
马健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62 |
智慧学习工场:文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平台化构建研究 |
史玉丁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63 |
指向学生主体发展的高职院校校本评价策略研究 |
蒲骊衡 |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
64 |
高职院校BIM中心及BIM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王汁汁 |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
65 |
红色文化在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融合路径 |
夏先玉 |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
66 |
“一点一线、三融三合”重庆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谭亚娟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
67 |
“双高”背景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计算机类专业群为例 |
王华、 龙平 、罗强、 刘开芬、龙熠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
68 |
护理高职生共情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
简平 |
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
69 |
知、信、行三位一体“SPOC”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应用 |
陈恒英 |
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
70 |
基于AGIL的军队非全日制审计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探讨 |
孙原、陈雄智 |
陆军勤务学院 |
71 |
以问题为导向在学位论文指导全过程中培塑研究生创新思维 |
肖玮、涂亚庆、杨辉跃、徐维 |
陆军勤务学院 |
72 |
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加强军队院校教学体系内涵式发展 |
韩俊峰、朱文波、朱华珍、丁会宾 |
陆军勤务学院 |
三等奖(90篇)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姓名 |
作者单位 |
1 |
“1+6+n”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研究 |
林鉴军 |
重庆大学 |
2 |
“一核三极”模式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 |
陈时洪、杜钦芝 |
西南大学 |
3 |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关系的实证研究 |
裴昌根、罗凤霞 |
西南大学 |
4 |
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同感调查 |
李宝庆、冯丹 |
西南大学 |
5 |
制度导向下的互动融合:校外导师制度构建的新路径 |
陈伟、郑自飞 |
西南政法大学 |
6 |
法律硕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以专业学位分方向培养为观察视角 |
王跃、林曦 |
西南政法大学 |
7 |
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接力式”教学的问题审思与质量提升 |
杨青贵 |
西南政法大学 |
8 |
高校护理专业课程线上教学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
孔令娜 |
重庆医科大学 |
9 |
创新型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胜任力实证研究 |
罗凌 |
重庆师范大学 |
10 |
“后疫情”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陈丽 |
重庆师范大学 |
11 |
基于故事型慕课的混合式“金课”设计与实践—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 |
饶巧颖 |
重庆交通大学 |
12 |
新时期 新思路 新联动—交通强国战略下“交通+艺术”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 |
邱巧、李丽华、全利、杜涛 |
重庆交通大学 |
13 |
虚拟仿真技术融于《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
赵毅、梅迎军 |
重庆交通大学 |
14 |
守住课堂的温度:高校教育的“革新与坚守” |
董梦杭 |
重庆交通大学 |
15 |
新冠疫情前后美国大学线上教学管窥及启示 |
刘繁 |
重庆工商大学 |
16 |
能力导向五课堂互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
饶光明 |
重庆工商大学 |
17 |
学生虚拟社区中的高校治理研究——来自新冠病毒疫情应急治理的启示 |
黄玲、余兴厚、宋瑛 |
重庆工商大学 |
18 |
基于PBL的刻意训练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
王春豪、蒋兴红 |
重庆工商大学 |
19 |
基于moodle的项目式实践教学研究——以“数字视频创意设计与实现”课程为例 |
贾巍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20 |
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
林川、李训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21 |
问题与对策:后疫情时代下的高校在线教学反思 |
刘曦 |
四川美术学院 |
22 |
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实现环节——基于课后网络群组辅导讨论为例 |
毛小扬 |
四川美术学院 |
23 |
生师互动对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效应模型 |
李凌 |
重庆理工大学 |
24 |
疫情期间地方高校线上教学情况调查与思考 |
张红民、张正丽、崔秀梅、李慧平 |
重庆理工大学 |
25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知识产权管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
何培育、杨虹、李祥 |
重庆理工大学 |
26 |
传媒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
申载春、陈振华 |
重庆三峡学院 |
27 |
高校思政课“微故事”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
江敏 |
重庆文理学院 |
28 |
“泛旅游”背景下的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
王爱忠 |
重庆文理学院 |
29 |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五大计划”建设一流课程 |
王东强、陈本炎、丁武泉、阮吉、黄小玲 |
重庆文理学院 |
30 |
唤起正能量: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 |
王代清、周静、曾雪梅、汪伟、张丽雅 |
长江师范学院 |
31 |
入格与出格: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质变路径 |
王光明、耿富云、曾文碧 |
重庆科技学院 |
32 |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
陈静、田勤思 |
重庆科技学院 |
33 |
人工智能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黄永文 |
重庆科技学院 |
34 |
高校公共体育进行MOOC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
尹燕涛、程亮亮 |
重庆科技学院 |
35 |
大类招生背景下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 |
李莉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36 |
基于校局共建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宋华 |
重庆警察学院 |
37 |
公安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智能交通实验中心建设的实践研究 |
郑一心 |
重庆警察学院 |
38 |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胜任力模型初探 |
方怡妮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
39 |
“产教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研究 |
陈可 |
重庆工程学院 |
40 |
基于地理学理论的国际教育流动性研究 |
夏冬梅、陈维 |
重庆工程学院 |
41 |
大智移云背景下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
徐雯、黄延霞 |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
42 |
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生态的有效路径 |
曾进 |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
43 |
应用型高校开设专业类通识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
尹丽、董昕 |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
44 |
学分银行视角下构建国家资格框架的路径研究 |
李娟 |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
45 |
重庆高校思政课慕课教学现状分析 |
朱光婷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
46 |
“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策略——以“国才考试”对英语专业课堂的反拨作用为 |
胡微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
47 |
苏轼音乐美学思想“观物”观对当今高校教师的启示 |
许晶晶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
48 |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
张玮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49 |
应用型本科土建类BIM人才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研究 |
王肖巍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50 |
基于“六依托-三全育人”策略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
熊书、孙萍、邓雪松、杨贞妮、马强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51 |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五育三基”模式探索 |
孙厚良、江秀娟、熊书、 马强 、罗娇 、杨贞妮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52 |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策略研究 |
熊书、邓雪松、马强、李国利、杨贞妮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53 |
基于“三阶+四化+三反”的生理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付海荣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54 |
定向培养直招卫生士官职业认同感与学习倦怠调查 |
邵如月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55 |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幼儿园教师进阶培养研究 |
任捷、莫云娟 |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56 |
高校教师践行习近平“学习”思想的维度审思 |
李灵通 |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57 |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前教育专科专业“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与探究 |
张平奎 吴琼 |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58 |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双元”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研究 |
李利斌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59 |
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
吴道明、刘霞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60 |
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职业院校绩点学分制研究与实践 |
卢静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61 |
类型定位下职业教育“六合一”课程思政实践模式研究 |
杨春平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
62 |
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实践教学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
叶晓霞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63 |
高职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
谢丽娜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
64 |
共生赋能:乡村振兴服务逻辑与实践路径 |
吴清、卢文凤、赵福奎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
65 |
百万扩招与乡村振兴 |
谢欣妍、杨和平、林克松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
66 |
高职体育对学生身心素质作用实效分析与对策研究 |
韩英 |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67 |
1+X证书制度试点的问题与对策——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例 |
郑雪娇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68 |
区域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水电智能化公共实训基地为例 |
徐健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69 |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提升研究 |
胡圣知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
70 |
“开门办思政课”导向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
毛隆凤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
71 |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
焦剑、幸亮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
72 |
基于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高职“三方融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贺妍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73 |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思政课教学“三融入”路径探析 |
张兵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74 |
1+X证书制度中“X证书”标准建设的逻辑特征及路径设计 |
杜沙沙、蒲梅、唐德军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75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初探 |
丁秋同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
76 |
建设类高职课程思政活页式教材开发建设研究 |
彭红、张银会、雷晓燕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77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
文道群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78 |
后疫情时期高职院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助力学生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
杨成凤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79 |
大数据时代高职公共英语智慧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
廖丹璐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80 |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实施策略探究 |
代银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81 |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在线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以《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 |
常俊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82 |
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与借鉴 |
成胤钟 |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
83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对策思考 |
程红伟 |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
84 |
论思政课教学过程的“三思而行” |
苏小柱 |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
85 |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
周俊华 |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
86 |
以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创新模式研究 |
尹舒冉 |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
87 |
双城经济圈视域下高职汽车专业群实训室整合与重构探讨 |
宁萍、廖鑫、秦飞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
88 |
“专本贯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 |
李正东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
89 |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困境及展望 |
谢红雨 |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90 |
模块化设计在软装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
傅彦瑜 |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
91 |
基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家庭教育策略研究 |
陈利利 |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
92 |
高职动漫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罗政府 |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
93 |
人工智能视域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
马文玮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
94 |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以《产品包装设计》课程为例 |
褚丽美 |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